婴幼儿用品市场:价格与品质脱节
来源:成长网 录入时间:2012/3/14 点击:839
【导读】随着“小龙人”的扎堆出生,婴幼儿用品销售异常火爆,各类产品的价格一路飙升。婴幼儿用品是否存在暴利现象,产品质量与监管又是怎样?新华社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高价与品质脱节
3月9日,在呼和浩特市一家事业单位供职的王皓陪媳妇来到公园东路一家婴幼儿用品店给即将出生的宝宝采购。他说,媳妇的预产期还有半个月,这几天赶紧抽空给宝宝添置物品。
他手上提的大袋小袋已经花掉他半个月的工资。“这不到100片的纸尿裤200元,小枕头58元,奶粉180元……随便挑上几件东西,好几百就没了。”王皓撇撇嘴,他觉得婴幼儿用品价格实在太贵。
记者环顾了一下店内的商品价格发现,只要贴上“婴幼儿”标签便可大卖,且价格不菲,从几十元至千元不等:普通的硅胶奶瓶108元,最便宜的小推车600元,盒装新生儿内衣206元,一个剪刀竟售价58元……
“你看,这件小上衣98元。而买个大品牌的就得一两百元,比大人衣服还贵!”正在给孙子选衣服的王翠萍无奈地说,上点档次的价格离谱,而批发市场里的衣服有的连标签都没有,又怕质量不过关。
婴幼儿用品价格如此之贵,品质又如何呢?刚当上妈妈3个月的赵伟摇了摇头,她拿着一个奶瓶说:“我不知道这100多块钱的奶瓶好在哪,不保温还有一股塑料味。”
在呼和浩特市维多利商厦做销售工作的霍洁深有感触。她说,现在婴幼儿用品牌子杂,质量没办法保证。比如,上百块钱的衣服照样掉色、缩水。“尤其是每年都会看到关于婴幼儿服装合格率低的报道,很让人担心。”
尽管婴幼儿用品价格与品质脱节,但这个市场却十分活跃。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大门外百米内的婴幼儿用品店就有6家,而记者走进各家店铺发现,营业员都忙得不亦乐乎。
“必需”与“需要”错位
十几年前,婴儿用品无非是奶瓶、奶嘴、痱子粉等“老几样”。而现在供“80后”父母选择的东西越来越潮。吸鼻器、婴儿背带、暖奶器、音乐坐便器、测温报警汤匙、婴幼儿便携式无线监视器等新奇产品都大有市场。
王惠是“80后”妈妈们的典型代表:只要看到好玩的东西就想买给宝宝,孩子不到半岁已有一堆玩具,摆在家里的各式奶嘴有10来个,大小围嘴5个,还有点读笔、吸鼻器、消毒锅等,而这些东西中大部分不好用,有的根本用不上。
“一到婴幼儿用品店,自己便经受不住销售员的推销,不知不觉买来一堆没用的东西。”她说,自己小时候没用这些高档东西也长得很好,但现在有了条件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尽管并不清楚有些东西是不是必需品。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医生刘春丽分析,现在不少厂家抓住中国父母不想让孩子吃苦的心理,推出一些不是很必要且很贵的产品。一般来说,婴幼儿必备的有干湿纸巾、尿布、奶瓶和奶粉,还有就是柔软舒适的衣物,以及相应的辅助消化药物,主要是益生菌。
甜蜜与负担并重
刚做了妈妈的广西南宁周女士感觉很幸福甜蜜,小宝贝每天都能给她带来不少快乐。但是,花在孩子身上的费用也确实给他们小两口带来不小的压力。
她粗略地算了下宝宝每个月的开支:批发价的奶粉一个月两盒305元、在网上买的便宜的尿不湿每天5条一个月258元、米粉26元、牛初乳30袋150元;她还刚买了100元一块的爬行垫、两套打折的共120元的换季衣服,还花了46元买了罩衣和口水围、花85元买了3双打折的毛线小鞋。
2011年5月发布的《第二届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也验证了当前家长们的负担。《报告》称零岁至1岁和1岁至3岁的孩子,每月平均花费高达1572元和1691元。3岁以前的宝宝主要花费在奶粉辅食、营养品、车、床、汽车安全座椅上,1岁以后孩子早教及喂养用品支出则更为突出。
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红艳说,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80后”妈妈的比例已高达90%左右,这些妈妈们都很舍得为孩子花钱,有不少人盲目消费甚至过度消费,家长们“就一个孩子,咋也不能苦了孩子”的消费心态刺激婴幼儿用品市场发展,“暴利”现象不断涌现,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人们所期盼的实用的、价格适中的婴幼儿产品市场渐行渐远。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新安街8号(后楼二层东侧) 联系电话:0768-2182000 邮编:521011 Email:gdhxjt@163.com
Copyright © 2003-2024粤ICP备11013484号, (粤)—非经营性—2021—0059 All Rights Reserve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